创新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形式
作者: | 发表时间:2015-03-16 18:31:48 | 阅读次数:353

    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是一种主体确定,主题明确,内容集中而形式多样的基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从本质上讲,是活动组织者对活动参与者主体进行有目的的价值引导的教育活动,是德育范畴内青少年工作者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方法。因此,以公益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为指导思想,以青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整个社会为大课堂,以实践体验为特征的各类校外教育活动,是校外教育活动创新的文化新视点,是青少年宫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载体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一、校外教育活动的公共服务应突出公益性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其基本任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笔者以为,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公共服务突出公益性,在服务对象上,必须坚持面向和服务于广大未成年人,使他们能够充分享有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的优质公共服务。在活动内容上,必须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坚持以普及性活动为主,力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其中,以满足未成年人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在活动安排上,必须根据场所自身的类型和规模,充分拓展其各项教育文化服务和示范指导辐射功能,主动地与学校和社区联系配合,积极促进校外活动与学校、社区教育的有效衔接,使中央要求的“学生平均每周有半天时间参加校外活动,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的目标逐步落到实处。在开放时间上,必须坚持常年开放,节假日延长开放的时间,提高场所的利用率。通过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创造必要条件,对集体组织的普及性教育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实行免费,体现公益性。

  二、校外教育活动的课程设置应突出时代性

  为体现素质教育的性质、原则和特点,我们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校外教育活动的课程:

  一是注重对所学习的领域和接触的事物应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引导;二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难度的把握;三是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方法和应具备的能力;四是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应养成的行为和习惯。四个方面以正确的态度为核心,以知识技能的程度和方法能力为基础,以行为习惯为外在标志,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总体目标。这四个方面内容的确立将满足以下条件:相同兴趣的少年儿童群体为教育教学的对象;具有专业特点但又不是专业学校,应面向有学习意愿的少年儿童;具体内容便于少年儿童接受,不过早地传授枯燥的知识体系的内容;生动活泼地渗透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地渗透某项专业知识,借此来完善和满足少年儿童的人格、品位要求。

  校外教育活动课程设置突出时代性,可以达到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和终身发展的目的。

  三、校外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突出兴趣性

  关注少年儿童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情陶冶,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为孩子鼓掌,使教育性与趣味性和谐统一,这是校外教育活动创新的重要特点。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可以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勤于动手动脑;兴趣可以丰富儿童少年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兴趣可以加速儿童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

  校外教育的理念、模式和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来满足少年儿童追求兴趣、探索奥秘、表现才艺、充当主体的欲望和要求,使他们愉快参与校外教育活动,在兴奋和“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学会技能、懂得做人、快乐进步。从兴趣发展到乐趣,再从乐趣发展到志趣。我市有不少小时候就曾参加青少年宫红领巾艺术团的学员,现在有的成为国家、省、市文艺团体的专业工作者,有的已是中小学校的艺术骨干老师,有的现在就读北京传媒大学、星海音乐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这些都是成功的范例。

  四、校外教育活动的运作突出社会性

  实施专家战略、塑造自身形象。校外教育活动专业性较强,要塑造校外教育品牌,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校外教育服务,必须借助外力聘请一批社会名人专家,提高教育活动质量,扩大社会影响,满足社会需求。多年来,笔者所在单位经常聘请了我市一些社会威望高,专业能力强,理论知识渊博的名师、名家执教;经常向他们请教、取经;不定期邀请退下来的原宫领导和专业老师为宫的活动和发展出谋献策,这些措施,使市青少年宫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活动质量不断得以提高,也为青少年宫开展公益性校外教育活动搭建了广阔的舞台。